《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经济消费盛宴下的环保议题

   期次:第1065期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沈诗蕾 施文菁 王晟 刘俊竹   查看:146   






  近来,青年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消费者,成为了网购及现下消费的主力军之一。而经济消费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环保。网购快递带来的遗留包裹等垃圾问题,线下消费所附带的包装包袋等废弃难题,提醒我们在了解垃圾从哪来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垃圾到哪去。立足于工大校园,我们在享受校园生活的美好便捷时,也应该对校园环境的整洁维护出一分力。
  “盒聚变”
  —一场成功的环保狂欢
一年一度的网上购物狂欢节双十一来临之际,每个消费者摩拳擦掌填满购物车的同时,各大快递点也是紧张的筹划着如何处理节后铺天盖地的快递分散问题以及废弃快递包装处理问题。
  今年双十一,工大西六菜鸟驿站门口悄然立起了一个绿色的帐篷,旁边的横幅上书:“绿色校园联合公益行动”,一扫往年快递包装乱堆的景象,取代而之的是很多同学抱着快递盒子在周围扫码,穿着绿色马甲的志愿者的把同学们手中的纸箱接过并进行集中处理的情景。
  经过记者的深入了解,此次活动又名“盒聚变”,是浙工大绿协携手菜鸟驿站共同举办的双十一回收快递箱计划。活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爱心捐赠”,每次捐赠纸箱都会获得天猫优惠券一张,捐赠满10个纸箱,菜鸟绿色联盟公益基金即在敦煌地区以捐赠者的名义种1棵梭梭树。其二是鼓励同学们对快递废盒进行再创作的“变废为宝”活动,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选和摊位展出。
  此次活动策划人之一的俞叶盛同学说,基于现在电子商务日益迅速发展的背景,网购热潮中产生大量的快递盒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此次举办“盒聚变”活动是希望提高本校师生的快递盒回收意识,提高快递盒利用率。
  事实证明,“盒聚变”的摊位在本应是垃圾堆积的重灾区保留了一方洁净的天地。绿协的裘乐奔同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本来担心前期宣传效果不好,但是经过在菜鸟驿站出口旁五天的摆摊,这样新颖的形式很快吸引了很多目光,加上都是刚拿完快递的同学,无论是现场拆快递盒还是回寝室收集盒子大家都表现的很积极热情,这样即使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也都值得了。
  俞叶盛同学也表示,活动持续时间很长,每个摆摊的同学和上门回收纸盒的志愿者都很累,但是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大爷,每天路过他们摊位的时候都会驻足跟他们聊一下回收的情况,称赞说他们是在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同时也十分热情的帮他们宣传回收活动,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暖心,希望这次活动能无形中感染着周围的人。
  将快递盒“变废为宝”的评选活动是“盒聚变”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形式,不仅为回收快递盒活动的进行了预热,这次活动也以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展示作为尾声。它鼓励同学们对废弃的纸盒进行艺术创造,届时也有志愿者进行上门收集作品。最终评选出的一等奖是一个可以穿戴的人型纸箱,二等奖是一串用快递盒、麻线、枫叶标本制成的风铃,还有很多快递盒拼凑成的小机器人……无一不展现着参赛者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即使是通过简单的裁剪变成一个收纳盒也十分生动而实用,摆摊展示时也常常有路过的学生驻足欣赏,相信这些努力也能为他们日后处理废弃快递纸盒提供一些灵感。
  大学生作为网购群体的一大主力军,对待废纸盒以及塑料垃圾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次“盒聚变”活动巧妙结合双十一购物风潮,让我们知道了日常不知如何处理的快递盒子,能够摇身一变成茫茫沙漠中的一颗绿植,或是一个收纳盒、垃圾桶,甚至是一件充满了创意的装饰品。值得一提的是,有同学说有些箱子没有收但是活动已经结束了,又不知如何去处理遗留的一堆箱子了。俞叶盛同学针对这点情况指出,绿协作为一个社团,或许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但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养成同学们一个回收快递盒子的意识,“盒聚变”活动虽然有限,但是菜鸟驿站门口有两个箱子是持续回收的箱子,同学们今后可以将快递盒放到那里去,驿站人员将会以最高效率的将箱子回收利用。
  盒聚变”活动的举办是一场胜利的环保狂欢,它注定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它给我们了指明了一个方向——快递盒可以更加有效的被回收利用,而不是盲目混杂其他垃圾乱扔。网购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在日常也要尽最大的力降低它产生的环保问题。保护环境,工大人在行动,地球“箱”信你。
  “共享快递盒”
  —一项亟待展开的绿色行动
今年“双十一”预热期间,在网络的传播下,共享快递盒成为了“网红快递盒”。这是一种采用新型材质,轻便、环保、耐摔、可重复利用的快递盒。它是呈方形的塑料箱,快递小哥会在签收后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然后带回仓库重复使用。
  其实早在2017年4月,苏宁物流就已经推出“共享快递盒”行动计划,在末端投递环节使用共享快递盒代替纸箱,以减少一次性纸箱的投放量。而在今年10月16日,苏宁易购O2O购物节发布会再推“共享快递盒计划”:“用可循环回收的共享快递盒代替常用纸箱,若集众人之力,一年可省约46.3个小兴安岭。”这一数据充分肯定了共享快递盒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作为全民购物节日,“双十一”带动了消费,也引发了争议。绿色和平组织把“双十一”称做“地球的灾难”,CNN也曾报道“中国光棍节狂欢的后遗症:堆成山的垃圾”。今年的天猫“双十一狂欢节“全天成交额再次刷新纪录,达到了1682亿元;京东则以1271亿元收官。但在这惊人的交易额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据估计,这些网购商品最终会造成16万吨的包装垃圾。而共享快递盒的推出使用,充当了环保呼声与包装垃圾问题之间的润滑剂,外媒也改变了发难中国快递包装的姿态,纷纷点赞共享快递盒。
  然而,这种备受推崇的“网红快递盒”并没有获得工大学子的太多关注。校报记者随机调查了202名工大的同学,其中仅有19位同学知晓共享快递盒,仅占总调查人数的9.405%。在调查过程中,甚至还有不少同学表示诧异——居然还有这种快递盒。共享快递盒之所以没能在工大学子中引起关注,原因有二。
  一方面,对工大而言,共享快递盒还只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记者走访了学校的菜鸟驿站、紫庄客栈的邮小二、百世汇通等四个快递站,向工作人员询问过后得知,在工大的快递物流中并没有共享快递盒。而共享快递盒未显露“真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工大校园内的传播。
  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对其进行有力的宣传,大多知晓共享快递盒的同学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的。对此,来自软件工程1603班的胡嘉伟同学建议:“我觉得,可以通过贴海报、摆摊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当然,共享快递盒最好能够进入工大,让大家在使用中体会它的好处。”
  共享快递盒的优点在于精简包装、循环利用,它的出现,值得工大学子去反思过度包装的行为,去思考包装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我平时没有考虑过网购后产生的包装垃圾问题,一般只会关注货物的质量好坏、物流的速度快慢。回想起来,之前签收到很多快递都是过度包装的,很小的物件却裹了很多层,还缠了很多圈胶带,确实蛮浪费的。”胡嘉伟表示。而商家之所以会选择过度包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会以包装的程度给予评价。
  人文学院1705班的骆顾天坦言道:”每当我拆开层层包装的快递,我会觉得卖家很贴心,包装得那么严实,然后会给予一个好评。”在采访中,他也认为现在去思考,会觉得很浪费,而且拆过度的包装还费时费力,而共享快递盒则省去了拆包裹的过程,因此,他表示支持共享快递盒。诚如是,作为大学生,应当有社会责任意识与环保意识,而不是只要货物能完好无损的到达手中便足矣。
  当然,共享快递盒作为新事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也许会困扰着同学们。政管1718班的王丹瑶同学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觉得共享快递盒与现在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的理念契合,应该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但是对于共享快递盒的回收问题,以及隐私问题,我还是抱有些许担忧,这些问题都有待考验。”但事实上,正如哲学中所阐述的那样——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们还是应当相信科技的进步,终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总的来说,传统快递包装盒往往过度包装商品,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电商平台推出共享快递盒,以“共享”理念治理污染,应当受到支持。共享快递盒让人眼前一亮,但减少包装垃圾,需要社会全体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是网购消费、快递包装消费的主要群体,也就意味着是包装垃圾的主要生产者。所以,大学生更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加入“绿色快递,人人有为”良好氛围的共同营造,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新兴的环保性事物。虽然共享快递盒“羞于露面”,但倘有一日,它进入工大,被工大学子所熟知并使用,那将是生态环境的福祉。
  “美食节”
  ——一次艰难的卫生博弈
紧接双十一,为期两天的美食节在学生的不舍中结束,在大家体验了热闹的氛围,品尝了美味的食物后,垃圾遗留问题又暴露在我们眼前。部分学生在吃完手中的食物后随手乱扔竹签、纸巾,某些摊主没有好好处理自己摊位上产生的垃圾,这就造成了垃圾遗留问题。美食节摊位附近的垃圾桶全都堆满了垃圾,许多垃圾桶都因为装得太满而导致垃圾散落在旁边,场面极其不美观。除此之外,美食节摊位前也遍地是垃圾,各种竹签、纸盒等废弃物被丢了一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次美食节的垃圾遗留问题,也为了今后更好地进行美食节卫生善后工作,近日,浙江工业大学校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了解了有关情况。对于此次美食节垃圾遗留问题,软工专业的董同学表示:“我觉得,参与人员个人 素 质待提高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活动主办方管理和服务不到位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如果能系统合理地安排保洁人员进行清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国际学院的陈同学告诉记者:垃圾遗留即是因为卫生工作没有安排到位,但主要是因为学生心中对卫生这一问题没有看重。同时,垃圾遗留是人为的,学生素质越高这类问题出现的概率就越小,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学生的不足。的确,学生、主办方、摊主,这三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垃圾遍地,不美观、难处理。垃圾随处乱丢,不仅会造成道路不平,不便行走的问题,还体现了学生的素质,影响校园的美观。虽说是处于美食节时期,但也应该保护环境,做个文明人。否则,垃圾遍地,堆积如山的场景真的会影响校园的形象。
  除了学生之外,记者还采访到了美食节中清真食堂摊位的工作人员小马,小马说:“我们每个摊位都有固定的垃圾桶,现场产生的垃圾都会扔进这里,等结束之后会有清洁工人来收。”而当记者问到为什么美食节结束后会有这么多的垃圾遗留下来的问题时,小马告诉记者:美食节之所以会遗留下来垃圾,一方面与他们工作人员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学生有关。美食节结束后,他们都在尽力地清理自己摊位处的卫生,但是学生随手扔在路上的垃圾,他们也爱莫能助,只能由清洁工人打扫。
  为了尽力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记者又采访了几位同学,了解到了他们对于今后如何避免此类垃圾遗留问题的建议和看法。经法管学院的王同学说:“我觉得垃圾遗留问题一方面表现出了规定的缺失,我们对美食节的垃圾处理没有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还是很多人没有清晰的置放垃圾的意识。毕竟这样的大量垃圾遗留除了商家,更多的是由消费者造成的。”关于今后的举措,她说道,“还是要有关部门多注意,在举办活动之前就要意识到垃圾遗留问题,在美食节举办的地方放置标语,多加垃圾桶。各种校级组织也应当在美食节的各种推送上加强对这方面的注意吧。”通过宣传手段以及多设垃圾桶这样的措施的确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的确能够在美食节结束后减轻清洁工人的压力,能缓解垃圾遗留的问题。
  工作人员小马则说:“美食节期间建议在校园内以及我们摊位处多增设几个垃圾桶,引导同学们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在宣传美食节期间,也要大力宣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一宣言。”“主办单位可以在美食节摊位处放置不要乱丢垃圾的标识,学校要设置垃圾投放点并进行垃圾分类。美食节地点避免放在生活区和教学区附近,美食节摊主要提前打好注重垃圾分类投放的预防针。”政治与公共管理专业的周同学这样对记者说。垃圾的清运、消纳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如果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影响的不光是校园形象,还极易引发安全隐患。因此,认识到例如此次针对美食节垃圾遗留问题的举措就非常重要,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保证校园的环境不受破坏。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国家从立法和监督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法等众多法律法规,一方面不断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一方面集中处理了一些重大、恶性案件,震慑违法者,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第一观感来自身边环境,垃圾处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环境治理的评价,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一座城市如果城市建筑高大上,但垃圾处理不到位、不及时、不科学,百姓的生活生存环境就会有诸多隐患。从这个层面而言,垃圾处理绝不是一件小事,忽视垃圾处理就会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板。而这个短板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而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一个美丽干净的校园会增加你的幸福感,保持校园的整洁是每个学子的责任。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捡起地上的垃圾,这样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我们的生活。
  “重环保”
——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于工大,于工大人而言,我们也在为国家建设的新目标而不懈努力。
  “盒聚变”是我们致力于“环保改变”的新探索,代表着我们对回收利用的新理解和新运用。“共享快递盒”是我们在“盒聚变”基础上的新思考,是我们对环保命题长期稳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拓宽。
  “美食节”让我们看到了个性上的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高校共性问题。我们以自己的审视和思考,督促内部完善、提升优化,以更绿色更健康的环境展示自我形象。也希望能够借此抛砖引玉,得到更多高校的新回应和新举措,“校校联动”推进校园环境建设的绿色畅行。
  而未来,在更多的场景下,无论是治理、维护还是监督,都需要我们以更开放的思路,集思广益,寻求环境保护的最优化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身为工大人,身为社会人,我们理应从最力所能及的探索出发,在时间上延伸拓展形成可持续活力,在空间上复制传播形成解决的通式,追求环保新道路,谋求长远共发展。在经济盛宴过后,不忘收尾,不忘付出,以“小我之力”汇集环保行动的“众志成城”。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512次访问,全刊已有619409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