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吴宝:科技援青路上的工大人

   期次:第106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潇萱   查看:398   


  吴宝系我校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荣誉和头衔容易让人安于现状,但是吴宝却勇于跨出舒适圈,毅然选择响应国家号召,远赴青海挂职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厅国际合作办党支部书记及法人代表,在工作中勇担重任、争创实效、实现价值,在青海大地上洒下了一片热忱,展现出工大人的勇气与能力。
  “我是一个比较随缘的人,不会刻意去追求什么。但是在我任务范围内的事我是一定会尽力做好的。”这是吴宝的自我评价。正是这种随缘但惜缘的态度,让吴宝在机遇来临之时,能够勇担重任、争创实效、超越自我。
  从工大到青海,他跨越了遥远的里程;从教师到主任,他经历了迥异的岗位。历时一年有余的挂职援青工作使吴宝收获颇丰,至今回想起来仍是感触良多。
  一岗多责 勇肩重担创佳绩
2016年10月,吴宝接到学校组织部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参加第17批“博士服务团”赴青海挂职工作。吴宝深知这一名额十分宝贵,但考虑到当时手中繁重的工作和家庭的原因,他一度陷入选择之难。在与家庭和研究院领导反复沟通后,他获得了爱人的支持和研究院领导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对投身西部建设、为国效力的渴望,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参加“博士服务团”赴青海挂职,迎接新的挑战。
  吴宝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到岗,挂职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厅国际合作办党支部书记及法人代表,一岗多责。除此之外,他还是本届青海“博士服务团”28位成员中唯一一位挂正处实职的博士。据吴宝表示,真实的援青工作性质与内容和行前设想的有一定差距,对从未系统担任过行政工作的他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吴宝回忆道,当时恰逢原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提前退休,双方工作的交接仅有一个星期,时间紧迫、任务繁多,让吴宝倍感肩头之重。在交接过程中,吴宝更是深深的感受到“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担任实职并不只是一个口头上的称号,更要干实事、出实效。
  处长这一职务的背后更多的是巨大的责任与付出,在短短一年的任职期间要达到八项硬性考核指标。其中,招商引资合同签约10个亿及到位资金3个亿、促成青海省与中科院签订省院合作协议、打开科技援青新局面等工作任务更是青海省政府对科技厅年度考核中的重大事项,直接影响科技厅的年度业绩考核。
  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吴宝将10个亿的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首位。作为一名外来挂职干部,其在青海当地的人脉、资源都相对薄弱,招商引资工作也曾一度进展困难。面对困境,吴宝及时调整状态、改变策略、认真调研,大量阅览招商引资项目资料,着重研究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情况。在3月召开的招商引资座谈会中,他创新思维,将科技服务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多角度、多方面的吸引企业的投资目光。与此同时,他的引资格局也没有局限于青海本省,而是秉承“立足青海,放眼全国”的理念,先后前往浙江、江苏等地的开发区、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洽谈投资合作,远赴德令哈、格尔木等地上门为招商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科技招商活动得到了高校、企业的积极响应。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当年5月份就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实际签约金额更是达到16.19亿元,远超目标任务和往年业绩水平,全年到位资金也超过3亿元。
  随后,吴宝便又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科技援青的具体工作中。他强调:“科技援青并不是科技扶贫,这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平等互利、互惠共赢。”他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沟通东西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浙江省援青指挥部、东部各省(市)科技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引智借力促进科技援青工作,推动青海省科技厅与浙江省科技厅签订了省际科技援青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签订了科技援青战略合作协议,优化科技援青工作布局。带领合作办,六月份积极承办“青洽会”、“创新驱动论坛”等高端交流项目,邀请东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来青海开展交流合作,促成多个实质性项目,使科技援青工作在其挂职期间形成了新的格局。
  忙完“青洽会”,吴宝转身又投入到推进青海省与中科院的省院合作协议事宜上,积极从中斡旋。他表示推动协议的签订需要事前做大量的细节工作,安排双方部级领导的会晤时间更是一场十分细致的工作。过程虽然波折不断,所幸最后还是抓住了中科院副院长来西宁做学术访问的机会,在极其有限的时间沟通厅领导、中科院、省政府办公厅,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冗长的行政流程和繁琐的会谈布置,顺利推动青海省王黎明副省长和中科院张亚平副院长参加省院合作洽谈并签订省院合作协议。
  在这一年的挂职工作中,吴宝感触良多。从2016年12月初开始到2017年11.月底,历时一年的科技援青工作正式结束。吴宝回忆起这番经历,既无比怀念又充满感恩,用他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一次青海行,一种青海情,一生青海人。”
  厚德健行 不愧卓越工大人
在参加援青工作之前,吴宝是个实实在在的工大人——在工大学习了10年,并最终又在工大教书育人。多年的工大求学、工作生活使他身上自有一种工大人的思想意识、精神境界。他在采访中多次表明:“我既是以学校的名义参加科技援青,那么代表的就是工大的形象,也是浙江的形象,我更要担起这个责任,努力做到最好。”
  在科技援青工作中,吴宝始终践行工大“厚德健行”的传统校训,踏踏实实做工作,认认真真搞研究。面对重任和压力,他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仅圆满完成任务,更打开了科技援青的新局面。以德为本,以行筑基。吴宝自抵达青海开始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能量,面对诸多繁重的工作、艰巨的任务,他在短短半年内体重就暴瘦20斤。据吴宝透露,由于连轴转地高速工作,没有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时间,导致自己曾在体检中有几项指标堪忧,幸而确诊只是较为严重的胃病,其中的艰辛可见一斑。
  科研是吴宝一直以来的坚持,即便是繁重的工作也没有使他放弃科研事业。吴宝直言:“挂职工作会占用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只能在周末抽出极其有限的时间来从事科研活动。”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吴宝也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生活,将生活时间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在此期间,吴宝出版了一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一篇权威论文,并带领团队成功获入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等。这些成果是他用心工作、用心生活、用心科研的最好证明。
  对于这一年的援青工作,吴宝满怀感恩之心。他坦言自己非常感谢青海方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更感谢学校从精神上、事业上给予他家一般的关怀与鼓励。吴宝颇有感触的说到:“学校组织部对我一路关怀,在青海接到他们慰问电话的时候真的感觉特别温暖。”让吴宝感触最深的还是工大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关怀与支持,正是这种重视使他能够成功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在事业上更进一步。
  吴宝自觉不愿刻意追求所谓的成功与成名,他更想随缘随化。正如星云大师所言:“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吴宝作为“土生土长”的工大人,一路走来见证了母校的飞速前进和不断发展,他对工大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工大现在正处于向上突破的重要转折点,要放低身段、扎实提高、等待机遇、一飞冲天。他对工大学子更是予以厚望:“做工大人要有底气、有信心、有实力。要有梦,将梦想当信仰,并为之追求,为之奋斗。”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678次访问,全刊已有618925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