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创建一流高峰学科
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

   期次:第1082期      查看:159   


  编者按
学校第七次代表大会于2018年10月26日-27日胜利召开。学校党委书记蔡袁强在党委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学校实现“强校梦”“名校梦”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勇立潮头谋发展,追求卓越谱新篇。即日起,《浙江工业大学报》、学校网站、头条号等校内媒体联手开辟《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专栏,推出部分单位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系列学习文章。
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在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关键时期召开,为学校新时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道路和目标。药学院、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努力创建一流高峰学科,扎实推进“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建设。
  一、过去六年的主要成绩学校
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协同中心以筹备和建设“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契机,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以新药链式创新机制为纽带,逐步形成了绿色制药特色核心、药学多学科支撑协同、人才仪器品牌资源共享等创新机制。
  (一)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坚持专业建在优势学科上,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制药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药学专业型硕士学位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专项审核评估,获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优势专业1个。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2018年发布的数据,制药工程专业列全国第5位,研究生教育药学学科列全国第11位,药学专业硕士列全国第2位。
(二)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13年,以药学一级学科为主体申报成功“长三角绿色制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学校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含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已探索出一条紧扣产业发展、以应用研究为先导、优势资源互补融合的平台建设路径。
  (三)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药学一级学科列入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入选“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获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药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新设机械化学新兴交叉学科。
  (四)科学研究取得新成就。六年来,学院、协同中心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90项,其中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7项;发表三大索引论文5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6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2项。
  (五)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六年来,引进专任教师55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外专千人”1人、“国家千人”1人、“省千人”4人、“钱江学者”2人。教师中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五年一评)1项。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拓展。获得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项,先后聘请美、日、加、俄等国知名高校专家25人;设立海外协同创新波兰分中心;获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3项,获省级国际合作项目1项,获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海外一流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累计有21名学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180名学生参与暑期访学项目,330名学生参与中心暑期国际化短学期项目学习。
  
二、下阶段发展思路与工作举措
第七次党代会为学校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未来五年,是学校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架构、达到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院、协同中心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药学学科跻身全国一流学科行列的关键时期。
  学院、协同中心将紧紧围绕校第七次党代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部署,坚持学科建设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医药产业需求,坚持特色发展、协同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质量为核心,“对标对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
  一、坚持“对标对表”,加快推进一流高峰学科建设。
  坚持精准对接,按照学科评估要求,进一步凝练药学学科研究方向,推动药剂、药分、药理二级学科的快速发展,将中药学纳入药学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有规划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强优势、补短板,培育和引进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利用协同创新优势,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瞄准学科前沿和区域战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二、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发挥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和学生中试基地作用;依托协同中心人才培养资源、模式、经验,逐步辐射到药学、大化以及其它专业,推进“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协同单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的联合培养。
  (二)打造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扎实推进药学一级博士点建设,构建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研究生专业教育体系,为三年后的一级博士点专项评估做好充分准备;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广协同中心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探索以研究所为基层单位的研究生选拔机制;健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推进分层分类培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海外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加强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研究生理想报负水平。
  三、坚持需求导向,持续产出一流科技成果。
  强化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字号”平台的内涵建设,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改革科研成果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团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服务区域需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际创新力量合作,加强攻关和创新研究;有效支撑浙江八大万亿产业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主动征集设计研发项目,凝练产业领域科学和技术重大问题。
  四、坚持引育结合,整体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围绕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科方向按需补缺、引强补弱;积极对接省内、学校新出台的人才政策,完善现有人才激励机制,实施“高级职称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做好各类人才项目推荐和服务工作。推行未来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海外支持计划”,培育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绿色制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吸引聚集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打造自觉追求卓越的优秀文化。
  建院18年来,学院秉承“天人合一,循理精炼”的院训精神,形成了“学术为先、师生为本、大气包容”的学院文化。下一步,将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加强凝聚力文化、学术文化、荣誉文化、校友文化建设,充分激发全体师生的主人翁精神与创造活力,凝心聚力为争创一流高峰学科提供思想保障。
  学校的第七次党代会,开启了学校事业发展新征程,指明了学校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药学院、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将全面贯彻党代会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发挥协同创新优势,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T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004次访问,全刊已有614281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