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园食单,人间至味

   期次:第1082期   作者:中文1501 郁玮   查看:118   


  身在中国,是爱饮食之人的福气。华夏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中国人的书中除了黄金屋也有美食屋,中国的食物可饱腹,可慰口舌,亦可从中观一地之文化,万世之传承。历史和文化融在一道道菜肴摆上餐桌,如此的贴近我们的生活。今有《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勾起人们无限回忆,古有唐鲁孙的集子、逯耀东的《寒夜客来》写食物典故,侧重考据;汪曾祺、老舍的小散文极写食物滋味细节;《红楼梦》《陶庵梦忆》《闲情偶寄》等等古文都有着对食物出色细致的描写,今读袁枚《随园食单》一书,深感于盛世士人饮食之考究和中国饮食文化之博深,就其饮食思想略述己见。
  袁枚是清代的士族,生于盛世,《随园食单》是其“继承传统、博采百家、孜孜不倦、以食为学、创新发展、积数十年体验美食之功写出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饮食文化大作,是清代饮食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其精华部分在于须知单和戒单。孟子曾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须知单和戒单以生动的语言具体叙述了这“烹小鲜”的基本原则,其中蕴含着中华饮食文化,折射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随园食单》开篇先列须知单和戒单,阐述烹调的基本原则。“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袁枚食物和人一样有着资质的区别,好的菜肴要有好的食材,人先天愚笨,“孔孟不能教之”;“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资,虽善涂抹,而蔽衣褴褛,西子亦难易容”,指出了搭配点缀的重要性,而搭配更要和谐;“清者配清,浓者配浓个,柔者配柔,刚者配刚给,方有何和之妙。”正如“相女配夫”,“儗人必于其伦”,食物讲求食性相同,人以群分,你所接触的人会影响你的眼界和为人。择友须谨慎,便是这个道理。
  袁枚怕是不喜粥的,文中对于粥的描述可谓简略至极,好像连多写一笔都不愿意。要说粥饭,我还是爱李渔的。李渔讲到焖米饭,居然想出在饭将熟时洒蔷薇、香橼或是桂花的花露,然后拌匀入碗。此处他还特地强调不可用玫瑰之类的花露,因其味道过于浓厚,会毁了稻米特有的香气。将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简单平淡的日子也能过的诗意纷呈。
  须知单里最吸引我的,还数器具须知。袁枚是赞成“美食不如美器”的,食器本身必须精美,食器与菜肴要有和谐之美。器具须知这一栏总让我觉得士族人吃饭有一种仪式感,从烹具到餐具,无需艳丽富贵,但求合适精美,大小适当。文人饮食给人一种有规矩,精致的美。饮食经过文人的润色,有了美学的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饮食审美化。做菜的人讲究做菜的细致用心、餐具的精致合适;上菜有上菜的顺序,先咸后淡,先菜后汤;而吃饭的食客,要有一个灵敏的舌头,能够品味出其中滋味,获得味觉、视觉、嗅觉的三重审美体验。
  只有在中国,才知道天下竟有如此多的食材,经刀锅火候,能变成一道道人间珍馐。中国的饮食反映的是民情,传承的是文化。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藏在一勺高汤,一碗酒酿之中,待人细细品味。
  袁枚是士族,写文著述带有自己的阶级色彩,比如他认为厨师是下等的,虽然每道菜肴袁枚都写得条分缕析,实际上他从来没有真正亲手做过。袁枚在戒单最后一条说“厨者,皆小人下材”,厨师是下等的,所以要对厨师赏罚分明,不可苟且。“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可能影响太大了些,君子不下厨房,这活儿就只好小人和女子来做。
  薄薄的一本《随园食单》,绝非单纯是一本厨艺工具书,它显示出袁枚喜淡、好自然的审美偏好,也暗自暴露了袁枚思想中过于传统的地方;它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文人士大夫对饮食的审美要求,投射出当时社会、经济各种情况。
  “民以食为天”,事关食物,绝无小事。《随园食单》,称得上是人间至味,迷醉了食客,穿越了古今。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168次访问,全刊已有618803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