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理解的“厚德”“健行”

   期次:第947期   作者:佳  姚  外国语学院   查看:1415   

这篇文章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解读了“厚德健行”校训,强调了教师的师德、学识、实践和恒心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厚德”体现于宽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健行”则要求教师注重实践、锐意进取并孜孜不倦。

  第一次从屏峰校区的正大门走过,就被篆书的四个大字所吸引,连猜带蒙地知道应该是校训中的“厚德健行”。大篆的“厚德健行”,古朴中显出典雅庄重,让人联想起博物馆里的石鼓文拓片,每个字的背后都有上千年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让人忍不住溯本追源,探究其出处和深意。
  原来,“厚德”和“健行”均出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信研究古代典籍的学者对这两句话一定有很深刻的解读,而才疏学浅的我就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了。前一句,应该是劝勉天地之间的“君子”,效仿大地的宽广仁厚,唯有宽厚,才能承载万物,所谓厚德育人。后一句,是劝勉“君子”,效仿天道的恒久持远,唯有坚毅,才能茁壮强大,生生不息。在当今这个科技经济进步,却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年代,这两句话似乎在拷问我们:“厚德”、“健行”体现了怎样的价值观?对于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来说,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和实践“厚德”、“健行”呢?
  我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理解,“厚德”体现于宽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健行”体现于锐意进取、孜孜不倦。
  “厚德”之宽厚的师德宽厚的师德,涵义很广泛,是自身品格高尚,为人诚实正直,待人宽厚热诚;工作上任劳任怨,勇挑重担而不计个人得失,等等。但是,我认为宽厚的师德主要体现在关爱学生、以诚相待。
  平时,学生有学习方面的困难,老师自然要答疑解惑;如果有生活、情感上的烦恼,也应该聆听倾诉,排忧解难。大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时间,在鼓励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能完全撒手,放任自流。作为任课老师,应该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和弱点,及时而有力量地帮助和引导他们。比如,在教口语课的时候,我发现仅靠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和课下的小组作业还不能增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而许多学生在相对陌生的群体中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用第二语言——英语,更是害怕讲错,惹人笑话。发现这一问题之后,我连续两个学期,充分利用午休的时间,为学生开设EnglishHour(英语一小时),每周一三邀请班上某个小组的学生freetalk(自由谈话)。通过这样的“约谈”,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加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使我有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和诉求。大学英语的学生都是大一大二的孩子,等我们比较了解他们的性情喜好的时候,他们也差不多升到大三大四了。虽然可能不再是他们的任课老师了,但是仍然需要关爱他们的成长。大三是他们面临人生的诸多选择,再次迷茫困惑的时候,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还是就业?如果考研,要不要跨校跨专业?如果就业,要进外企还是国企?到哪里发展?作为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和社会的了解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首当其冲。我理解的“道”是为人之道,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我想宽厚的师德就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用真诚和关爱把“道”传递给学生。
  “厚德”之渊博的学识我对“厚德”另一方面的解读是积累渊博的学识。教师不仅“传道”,还要“授业解惑”。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又怎么能够把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全面透彻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呢?如果一名教师没有经历过充分的理性思维的锤炼和人文修养的积淀,又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而不失理性地展现知识的魅力呢?
  当然,“学富五车”需要日积月累。所以,我们始终不能失去一颗好学的心。在外语学院,几乎每位老师都怀抱“求知若渴”的上进心,不断积累自己在科研上、教学上的学识。举例来说,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在科研方法上比较薄弱,通过自己研读相关文献似乎还是理解地不够深刻。因此,这学期初,听闻外语学院即将开设《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一下子有三十多名教师踊跃报名。报名上课的老师,一个个都是好学生。课前完成百余页的文献阅读,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言,课下向任课老师请教。每次周五下午的课前,这些“学生们”聚在语林吧,热烈地进行小组讨论。这么浓厚的学术讨论的氛围,体现了外语教师乐于学习,重视积累的品质。
  “健行”之锐意进取我理解的“健行”是要注重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要敢于创新,锐意进取。对于一名教师来说,首先,在教学理念上不能固步自封,守着陈旧的理论不肯放。其次,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要切合学生的需要,能挑战学生的智慧和社会理解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更加需要勇于尝试和探索,推陈出新。
  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曾经过分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内涵,忽视了 “人”、“语言”和“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现在,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本主义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和“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力量。大多数老师认为语言是知识、文化和思维的载体,比单纯操练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只有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课堂才是最成功的语言课堂。
  举例来说,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课的主题是“Personality(性格)”,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主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效果很差。范小鹤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在上课前专门跑到图书馆借了七本性格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潜心研究,然后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操作性强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和理解中掌握知识。上课前,她先整理出一份详尽的英语性格词汇表和性格相关的英语背景材料给学生做参考,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这些背景资料并且充分理解,课堂上,她设计了一个以“性格与血型、星座”为主题的有奖互动情景教学,让学生上台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性格,台下的学生去猜描述者的血型和星座,猜出的同学获得奖励。因为设计的主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课前准备充分,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其热烈,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并在活动中展示和锻炼了个人能力。
  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融汇着新的内容,以新的教学方法展开的大学英语课堂,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健行”之孜孜不倦我对“健行”另一方面的理解是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如果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恰当的方法,却在具体行动的时候畏难怕苦,浅尝辄止,那么还是不能有所成就的。反之,如果拥有坚韧不拔的恒心,勇于克服困难,那么必有所成。而在外语学院,有许多老师正是十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诲人不倦。
  首先,体现在对教学的全情投入。为了备好一堂45分钟的课,我们在课下付出的努力是百分百的。除了寻找大量的语言素材之外,我们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个细节。不断地思考如何有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知识点,以学生乐于接受和消化的方式突破重难点,而设计的课堂活动又该如何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真正的语言交际功能。
  其次,体现在课堂外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有些老师几年如一日,利用午休时间帮学生正音或者面批作文;教过的学生要考研,有些老师连续两个月和学生一起分析真题;学生要出国,老师也是尽心尽力地修改个人陈述,撰写推荐信。
  再次,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很多老师在十几年、几十年中,从没有因为私事缺过一次课,从没有因为家事繁忙而敷衍怠慢过教学工作。有些老师家中孩子年龄尚小,爱人工作繁忙经常出差,照顾年幼孩子等家庭重担全部落在一人肩上。晚上帮孩子辅导功课没有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总是等孩子睡着后,自己才打开台灯开始工作。有时候,孩子生病不能上学又没有人管,也舍不得请假,宁可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待课间再回来照顾一下自己的宝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无论是宽厚的师德还是渊博的学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然而,只要我们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付诸行动,在教学和科研上锐意进取,孜孜不倦,那么我们一定会充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理解的“厚德”“健行”。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649次访问,全刊已有634480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