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你要过哪个?

节日,特别是每一个国家的法定节日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节日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核。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融,节日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尤其在大学校园里,庆祝各类节日的氛围浓厚,大学生不仅过中国传统节日,更热衷于外来的
“洋节”,以及时尚的电商“购物节”。
   期次:第1022期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苏越 袁佳琦 周驰 蔡雯雯   查看:224   










  校园里,各类文化节日
本月初,校园里陆续响起圣诞歌,浓厚的圣诞氛围氤氲在每个角落。国际学院将于平安夜举办new year party;外国语学院举办为期9天的“snow & sparkle”圣诞主题系列活动;人文学院的圣诞福袋爱心摆摊及base外语俱乐部举办的圣诞节晚会……不少学生组织为圣诞节的到来做着精心的准备,朋友圈里更是火热传播着30句“圣诞快乐”便可得到“圣诞帽头像”的活动。许多同学怀揣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圣诞活动,而象征平安夜的苹果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其实12月,还有许多中国传统节日,正在被大学生们忽视。“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大学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消费者”角色。但这天,有关“西安事变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就显得冷清;同样缺乏“存在感”的还有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大家对这些节日都呈现出一种不了解、无关紧要的态度。比如计算机学院的洪珏熠同学的回答就很有代表性,他说“知道西安事变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但不清楚冬至的具体日期,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是先秦乃至秦汉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之一。遗憾的是,越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意识越单薄。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上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社会及学校的主流媒体的积极宣传,同学们的热烈响应,让“国家公祭日”话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铭记历史之意义也再次受到热议,人们对于历史的再次瞩目让我们重拾了节日文化的意义。在12月13日那天,我校浙江工业大学官方微信更是做了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推送,这篇推送获得了多人的转发,许多同学更是通过微信等方式表示了对遇难同胞的哀悼。
  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依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的部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等都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节日。中国人每逢节日都和是家人团聚或与朋友聚会,以表达相互间的祝愿和美好祝福。比如,中秋节家人团聚、分享美味月饼、观赏圆月,吟诵着古代文人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前后,学校的西店铺以及附近的蛋糕店等地都推出了新鲜的月饼,同学们不仅争相前去购买,许多学生社团还将月饼作为中秋节礼物送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如家般的温暖。许多同学提到,“在中秋节那日,和寝室里的同学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虽然中秋节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团聚,但是在寝室中、学校组织中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馨。”我国著名的元宵节又称花灯节,节日前后树上、广场上、公园里都扎满了花灯,还有有趣的灯谜游戏、焰火、舞龙舞狮和高跷等民间节目在各地举行。在我校,之前有社团在学校的树林中举办了猜灯谜的游戏,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今年冬至日,学校食堂提供了汤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一颗颗甜甜糯糯的圆子承载着冬日里别样的温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节日里,东西方文化碰撞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所长李冬民介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哈尔滨、广州、武汉、长沙等城市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7份做统计分析,调查发现,中国年轻人最喜欢过洋节,其中过圣诞节的占68.5%、过情人节的占61.8%、过母亲节的占59.4%、过父亲节的占52.7%。在洋节中,不同职业者过圣诞节较为普遍,其中文化工作者占84.6%,学生占83.3%,公司职员占71.4%。过情人节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职员,占85.7%,而过愚人节学生们最热衷,占66.7%。同样受欢迎的还有一个多月前的万圣节,万圣节这一起源于欧洲的宗教节日中颇具特色的南瓜灯、化妆晚会、不给糖就捣蛋等等在中国年轻群体中成了新颖独特的象征符号。
  本报记者就这些现象采访了人文学院的方坚铭老师,方老师认为,国外的节日受到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热捧,不仅有外在的因素影响,还有人们心态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流逐渐增多,外国文化以电影、书籍等载体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情人节、万圣节等国外传统节日也出现在国人的视野里,并慢慢为国人熟知。随着时代进步,思想变得开放,年轻人更是走在时尚前列,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不同文化带来的感受与体验在朋友间、家人间一传十,十传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去接触。因此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十多年内,这些外国节日在中国迅速走红。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迫使商家不断推陈出新,而外国节日又恰巧成为这个时代中国百姓的宠儿,于是以各种洋节为噱头推出新颖活动的热潮席卷全国,无形之间让国外五彩纷呈的节日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宣传。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流传千百年之久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遭遇了大寒冬,能在街头巷尾成为话题已经很罕见。新时代的人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以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好奇驱使着我们走向外国节日,却淡忘了祖祖辈辈视为瑰宝的传统节日。国人早已熟悉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月这些节日活动,甚至这些活动的文化内涵都已经印入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每逢佳节,虽然活动仍有举办,但是部分参与者仅仅把它当作一种使命,能够从中理解节日意义,获得感悟的人只为少数。新鲜感的缺乏使传统节日对新一代中国人的吸引力降低许多,看重利益的商家却会根据往年的节日销售额来策划当年的节日活动。近年每到过节店铺仍会挂上节日标语,然而促销活动与情人节、圣诞节相比逊色不少,传统节日遭受的冷遇可见一斑。
  逐渐失去国人关注的不仅是传统佳节,还有历史上改变民族命运的重大日子。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次日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然而这两天学生聊天话题几乎都与双十二购物节有关,这与双十二的购物优惠触及学生利益有关。但是另一方面看,对历史的不正确态度影响了我们对这些纪念日的认知。
碰撞中,西方节日受宠的原因
通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对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新潮的广货遍布全中国,不少人开始模仿粤语,这一文化现象在央视春晚节目中也有过反映。这是因为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最先兴起。随着各地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经济发展各扬其长,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较好,对我国的影响也相对更大。再者,大学生对于外国节日的“热衷”,只是相比于过去的“完全不过”而言,其重要性仍在许多重大传统节日之下。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这些外国节日在大学生中受到欢迎的原因也不外如此。大学生易把这些节日当作是感情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年轻人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过洋节,这同我们近年来对外较为广泛的文化开放与交流及媒体的自由、开放是分不开的,一些外国节日的“乘虚而入”也是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于是外国节日受宠就在所难免了。圣诞节更是许多组织向其内部的学生干部表达关心的一个节日,许多组织负责人会选择在这一天送上苹果表达组织的感谢。同样的,朋友之间互赠苹果也不外乎这些原因。
  在采访中提到关于传统节日的部分,部分同学们也表达了他们的无奈。“对于这种大屠杀纪念日我能做的只有在微博上转发一下,没有别的什么可以做的,念在心就够了。”经贸学院的王宇展同学如是说,“其实哪怕没有纪念日,这一段历史我们也是从小学到大的,是不可能忘记的,只是纪念日有助于让大家对历史的反思和爱国热情达到一个至高点——当然这个纪念日我们也是记住的。”他也表示会过圣诞节,可以借此机会让自己放松一下。“我们在宣扬传统节日回归的同时也应该接受西方节日,让西方节日给我们注入不一样的元素,只不过不要忘记传统为本西方为末。”
  传统节日与习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形态,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中国的春节、端午、中秋等等,每个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具有深刻的民族传统印迹。又比如西方的圣诞节,从文化角度而言,西方人过节除了松柏、蜡烛和圣诞老人,还要举行团聚欢宴、燃烧大块柴木、品尝木形糕饼、互相馈赠礼物等等,而我们大多数同学过圣诞节是为“有趣”和“气氛”,并不与文化有关。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直接的关系仍需大学生客观对待。
  人文学院的吕轩同学表示,12月的这些节日他只过冬至,“因为这是个充满暖意的日子”,连打电话给家人的时候都似乎多了一些温情。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他说,“这太沉重了,不能完全算是一个节日。纪念日,我们在心里记着、反思着,并且永不忘怀就好了。因为这是一个历史事件,不管过没过这个纪念日,它都存在着、发生过,倒也不是一定要到了纪念日这一天才缅怀。”
  
碰撞中,正确面对中西文化
在我们眼中,当传统节日渐渐变得没有存在感,反而高校大学生却对西方节日追捧不已。对于传统文化的没落,其究竟该何去何从?中国传统文化渊深浩博,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以及孟子的“知其性,则知天”的人生哲学,它奠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随着国门的打开,传统和所谓“现代”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中国的人文传统不知不觉得在发生着变形。传统的何去何从成了我们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健行学院的柴利祥认为,文化本就是包容万象的,没有必要区分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大学生的思想自由开放,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就好,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传统节日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缺少了现代的气息,与西方节日相比,在娱乐性方面相差甚多。所以年轻人群体自然而然会更喜欢西方节日。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的放假等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保守的传统文化与开放的西方文化相比,自由时间较多的大学生还是倾向于过洋节。
  计算机学院的万妮同学表示,有一些具有影响力或者富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例如感恩节,就是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应有这样的感恩教育。西方节日中有很多浪漫和开放的元素,这是相对保守的中国传统文化值得学习的地方。吕轩同学说,“节日是因其有意义才过的,过节日就要开心。比如我自己就有‘今天玩一天不看书节’、‘今天睡到下午晚上吃顿好的节’。”或许,传统节日需要一些改变,加入一些新的内容。不少同学在上大学后对冬至的概念更深了,因为每到冬至时食堂都会增加一道汤圆,校园里也有关于冬至节气的宣传画,这在无形之中推进了传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还涵盖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在现今校园文化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版照片由陈佳嫄、周斌、祝冰摄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757次访问,全刊已有634480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