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第01版:第01版

学校召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摘要:  本报讯 1月10日,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精神,对学校主题教育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作出部署。校党委书记蔡袁强作总结讲话,省委主题教育第十四巡回指导组组长、省公安厅原党委专职副书记、巡视员华乃强作指导讲话。大会由校长李小年主持。  蔡袁强总结了学校主题教育工作,系统回顾了学校主题教育的领导组织、具体措施、特色做法,深入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蔡袁强表示,在省委第十四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学校结合实际、聚焦主题、紧扣主线,坚持“四项举措”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突出抓好“关键少数”,抓实师生党员全覆盖,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切实成效,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展现新形象。党委班子以上率下统筹推进,切实抓好组织领导,把牢主题教育工作方向,铆紧党建工作“责任链”,聚焦学校事业“创一流”,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营造主题教育“好氛围”。蔡袁强指出,在主题教育中,学校抓实抓细四项举措,确保任务落地落实。学习教育聚焦“要实要深要悟透”,推动伟大思想落地扎根,主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致学校建校五十周年校庆的贺信精神,自觉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调查研究聚焦“要细要真要碰硬”,着力推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找准调研着力点,抓实成果转化,讲好专题党课;检视问题聚焦“要精要准要深刻”,推动党员干部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找准查全问题,深刻严肃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聚焦“要快要严要实效”,推动整改硬碰硬、实打实,聚焦重点问题实施“五查五改五提升”集中攻关。  蔡袁强表示,我校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师生群众热情支持,主题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全校上下普遍认为,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更自觉、更坚定,“学懂弄通做实”的能力有了新提升;学校从“三个地”的政治高度推进主题教育,切实推动了全校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更加坚定;聚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校园“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破解影响师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取得较大成效;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更加凸显。  蔡袁强强调,学校主题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均衡、不完善的问题。接下来,学校上下要以同样饱满的热情和干劲巩固主题教育的成果,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切实推进学习教育再深化,调查研究再深入,检视问题再梳理,整改落实再加压,深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在抓党的建设上聚好责,全面推动学校党建过硬、政治过硬,进一步筑牢“两个维护”的思想政治根基,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的能力;二是在抓问题整改上聚好力,全面提升师生获得感、满意度,让改革不停顿不止步,以切实的成效回应师生期待;三是在抓一流建设上聚好势,全面实现学校改革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来展现初心使命;四是在抓常态长效上聚好焦,全面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主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着力构建权责明确、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冲在前、干在先,重引领、作示范,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带领广大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交出一份更高质量、更加优异的答卷。       华乃强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主题教育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就学校如何开展好下一阶段工作和事业发展,就理论学习、党建工作、抓好整改、抓好发展提出四方面要求。他指出,浙江工业大学党委认真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精心组织、统筹协调、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四项重点措施。校党委引领示范,党委书记发挥头雁作用,一级抓一级,全校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主题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一是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师生党员实际需求出发,实施“四学法”,把主题教育融入教学、科研、管理的各环节,大抓学习,抓好学习的氛围浓厚,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引领深化初心使命;二是直奔问题去,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检视了初心使命,让广大师生看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深化校地合作,为区域发展贡献“工大的智慧”;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破解高校政治建设和改革发展中,践行了初心使命,争创“双一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劲头更足、热情更高、本领更强了。学校的主题教育抓得紧、举措实、推进有力,呈现出组织领导强、学习教育深、调查研究实、检视问题严、整改问题真的特点特色,上级领导和学校各级干部群众反应良好,满意度高。  华乃强要求,学校要以这次总结大会为新起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的要求,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是切实抓好学习,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在学深悟透和深入践行新思想上走在前列,做好表率;二是切实抓好党建,切实把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改进党的建设落到实处,把牢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三是切实抓好整改,努力在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厚植优势,久久为功,加快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四是切实抓好发展,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真正在深化内涵发展中,推动高教强省战略。华乃强强调,主题教育有限期,但“守初心担使命”没有终点,相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一定能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抓教育谋发展,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为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李小年在主持中表示,近四个月来,省委主题教育第十四巡回指导组全程指导,深入一线、有效统筹,对学校顺利推进主题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工作态度认真严谨、工作部署周密科学。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巡回指导组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跟进落实,对力度不够的工作及时跟进对标完善,大力推动主题教育常态长效,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李小年强调,一是要持续深入抓好理论学习,一以贯之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修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好地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要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落实,围绕学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和全校师生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以整改落实的真功实效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学促改、以学正行;三是要坚持不懈抓好事业发展,把主题教育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深刻认清学校发展的现状,坚定学校发展的信心,勇担发展使命,遵从发展规律,增强发展本领,讲求发展方法,把初心和使命最终体现到学校的一流建设、内涵发展上来。  巡回指导组徐旻、卢燕出席会议。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省党代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学校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全体成员,各二级党组织组织员、党支部书记,师生党员代表等分别在朝晖校区主会场和屏峰校区、之江校区分会场参加会议。  (党委宣传部)

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来校检查
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并走访慰问在校师生

摘要:  本报讯 1月22日上午,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来校检查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并走访慰问在校师生。校长李小年,校党委副书记陈杰,校党委委员、学校办公室主任金晓明,教育厅相关处室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检查工作和走访慰问。  陈根芳首先来到化工楼,现场询问了假期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认真查看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情况和消防设施。期间,陈根芳看望了正在实验室工作的刘化章教授和徐振元教授,对他们在寒假期间仍坚守科研一线的敬业精神表示敬意,并祝他们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果。在校园警务室,陈根芳听取保卫处工作人员关于寒假期间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汇报,观看了综合勤务指挥中心校园监控系统现场演示。       在毓秀食堂,陈根芳了解菜品供应、食堂管理和假期后勤服务有关情况。走访中,陈根芳向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和后勤员工一一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  在检查和走访过程中,陈根芳强调,要加强寒假期间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仔细检查各类安全设施,杜绝校园安全隐患,同时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留校师生能够安心工作和学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陈根芳强调,高校要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寒假期间和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环境整治、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防止聚集性疫情在校园内发生。  (党委宣传部)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旭阳
来我校莫干山校区专题调研

摘要:  本报讯 2月26日下午,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旭阳一行来我校,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专题调研我校莫干山校区项目,听取校县双方工作汇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胡旭阳要求,疫情当前,校地双方和有关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徐青录,干部三处四级调研员钟佳楠,德清县委书记王琴英,常务副县长陈亦平,我校党委书记蔡袁强,校长李小年,党委副书记陈杰,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郑春晔,校党委委员、学校办公室主任金晓明,以及校地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胡旭阳一行参观了我校莫干山校区建设现场,在新校区项目建设与规划展板前听取了莫干山校区战略发展规划介绍,详细了解项目进展,并主持召开了座谈会,研究协调、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胡旭阳对莫干山校区项目建设给予肯定。他说,浙江工业大学作为浙江省属高校的排头兵,新校区落户德清,融入长三角,校地双方依托战略合作,充分发挥校地双方各自优势,打造一流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校地双方已经做了很好的开篇,未来前景可期,大有可为。  胡旭阳指出,新校区启用之前需要校地双方不断沟通协调,特别是疫情当前,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更需要校地双方未雨绸缪,针对迁建过程中的各项环节与可能存在问题提前规划。涉及校园基础建设,德清县要加大复工、协调、推进力度,受疫情影响有关校区建设等问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胡旭阳要求,搬迁工作是学校一件大事,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力量,及时加大对新校区迁建工作的关注、讨论和研究。同时,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根据疫情进展和防控要求,做些有针对性的调整,及时调整与跟进工作计划和落实。  胡旭阳希望,浙工大莫干山校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开出花、结出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座谈会上,蔡袁强代表学校感谢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表示学校将牢牢把握莫干山校区迁建的机遇,打造“立足德清、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的“浙北硅谷”,为加快推进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琴英表示,德清县始终以“建成一所大学兴旺一座城市”的理念,坚持高起点站位、高水平谋划,全力推进校区后续项目建设、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真正将浙工大莫干山校区打造成为德清的新地标和最闪亮的名片。  (莫干山校区管委会 党委宣传部)

图片新闻

摘要:  2月24日,莫干山校区,教职工返校返岗工作第一天。学校延迟开学期间,组织符合健康条件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错时分批返岗,确保防控不懈怠、工作不停摆、联系不断线。

学校召开2019年度二级党组织书记
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摘要:  本报讯 1月6日下午,学校召开2019年度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校党委书记蔡袁强,党委副书记胡伟、陈杰,纪委书记顾玮,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郑春晔,党委委员、学校办公室主任金晓明等出席会议。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二级党组织书记、组织员参加会议。评议会由胡伟主持。  述职会上,材料学院、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体军部、机关党委、成教学院、海洋学院、机械学院、管理学院、建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图书馆和生工学院等12家二级单位的党委(党总支)书记围绕履行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其他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党建工作基础建设情况、引领推动本单位事业发展情况以及对党建工作的分析和思考等五方面进行现场述职,其他二级党组织进行书面述职。校领导、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党组织书记结合述职情况进行评议。会议还对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  会上,蔡袁强对过去一年学校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获奖的基层党组织表示祝贺,并向全体师生党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各二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举措、新方法,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作用不断凸显,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超、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但也要清楚认识到,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新要求,基层党建工作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他强调,要持续深入研究,切实抓好整改,确保学校基层党组织全面对标争先,并对下一阶段继续抓严抓实基层党建提出了四点要求和希望。  一是聚焦中心抓党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党建要融入中心、服务中心,更要引领中心、推动发展,要着力聚焦两个方面。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党建育人工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积极打造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要聚焦学校事业“争创一流”。积极抢抓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机遇,深度参与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确保学校党建工作和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同向同行。  二是聚焦基础抓党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深入推进“支部建设提升行动”,以教育部“双创”培育单位为契机,筑强基层战斗堡垒。要不断加强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对标对表,开展好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暨星级评定工作,确保2021年前全校所有党组织全部达标。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培育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打造形成党建工作示范群,提升党建工作的品质和温度。  三是聚焦梯队抓党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实践锻炼、岗位挂职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支部书记的素质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党务骨干在工作上有平台、条件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建立健全“双带头人”后备人才长效培养机制,立足长远,把政治素质好、学术能力强的党员教师培养为教学科研骨干,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提供后备人才支撑。  四是聚焦责任抓党建,强化初心使命担当。压严压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继续巩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长效制度,持续抓好整改落实任务,进一步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责任和担当为学校学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我校主办的第一届功能材料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摘要:  本报讯 12月29日-12月31日,第一届功能材料国际学术会议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9 ICAFM)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主办,由省部共建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以及科技部能源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承办。会议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来自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瑞典、以色列、新加坡7个国家的130余名国内外学者参会,分享了能源材料、环境可持续材料、生物材料以及功能器件等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功能材料的今后发展进行研讨和展望。  本届大会主席、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小年和英国萨里大学校长、第一届功能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逯高清院士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副校长郑华均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成会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萨里大学校长逯高清教授先后作了大会报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Monash大学王焕庭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并围绕膜分离技术作了学术报告;澳大利亚工程院&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Monash大学副校长余艾冰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安排了能源材料、环境可持续材料以及生物材料&功能器件等三个分论坛进行了交流和研讨,60余位国家杰青优青、长江学者、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参加会议并作邀请报告。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沈阳金属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来自国内40余所大学、研究院所,以及来自英国萨里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阿德莱德大学、新南威士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南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科廷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他们以墙报的形式展示了研究成果。会上通过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墙报并对其进行了表彰。  会议还邀请了Joule亚洲区编辑Rose Zhu女士分享了学术期刊投稿的要义。会后,部分代表参观了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浙江大学电镜中心。(科研院)

第02版:第02版

战“疫”路上, 党旗飘扬!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工业大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行动践行初心,以责任担当使命,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旗引领战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进一步强化思想武装,提高政治站位,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学校积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抽调领导干部组成5个疫情防控工作组和留学生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实现主要负责人直接抓、抓直接,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及时传达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动员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即行动起来,组建了由二级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力量参与的工作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自1月22日以来,学校党委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部署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十个强化”举措,明确“五个一定要到位”“四个必须严格落实到位”工作要求,先后印发20余个文件和通知,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坚持不懈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部署要求,在集中精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的同时,统筹谋划开学准备工作,有力有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确保实现“疫情防控目标不变、立德树人标准不降、改革发展任务不减”的总体目标。守土尽责显担当       做到心中有责,以党建引领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和学校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师生共同应对严峻形势。学校党委下拨专项党费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支持基层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从2月18日起,符合健康条件的学校中层正职返校工作,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凝聚起了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2月20日,学校党委对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面对面慰问。各单位党委(总支)负责人一对一联系慰问直系亲属在医院抗疫一线工作的9名教职工。  做到心中有底,落实好上级各项要求,做好并细化各项具体工作方案,严格按照要求守住底线,守好校园阵地。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校教务处党支部认真实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化疫情之危为教学创新之机,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已研究制定2020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研究生教学实施方案,以崭新的课堂形态深化课堂革命,全面建设网络“金课”,确保实现“立德树人标准不降、教学效果提质增效”的目标。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机关党委保卫处党支部提出“奋战 ‘疫’线、党员先行”,全体党员迎难而上,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团聚,不分昼夜、坚守在岗,自1月22日起校卫队党员带头值守已连续值班30天,担当校园安全的“守护人”,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众志成城践初心       作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团结师生深入贯彻落实防控工作各项部署。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化工学院党委开展“特殊的组织生活会”“党员先上,你还要入党吗”等鲜活有特色的线上党课,收到师生642封特殊思想汇报。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机械学院党委组织开展一次课堂思政一刻钟、一场网络主题党日活动、一个ME先锋加油站、一份特殊思想汇报等“四个一”先锋引领行动。  生工学院多个教工党支部联合,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平台,开展“良师有约”线上咨询活动,解答专业知识困惑,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帮扶。  “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计算机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博学时习”系列党日活动,联合研究生党支部面向本科生开展“停课不停学”党员线上答疑服务。“良师有约”和“博学时习”  线上学习咨询活动机关党委提出“八表率、争做八个员”,号召党员先行、勇作表率;下拨专项党费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支持基层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开展面对面慰问、送去感谢信;组建机关党员志愿者队伍协助国际学院加强留学生管理工作。材料学院党委推出“四个率先”“暖心七策”“八个坚持”,号召全体党员“五带头、五争做”。经济学院党委组织全院教师开展“线上S-Chat”先锋服务。理学院党委、外语学院党委分别组织党员师生开设网上“数理答疑室”和“四六级答疑群”。  学校法律援助志愿者接待站联合教师党支部组建防疫期间师生法律援助团队,通过“无接触”的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及时、有效、免费的“零距离”法律咨询服务和卫生防疫法律规范的宣传宣讲;心理学科教师党员运用专业优势开设心理援助热线、邮件心理辅导以及“防疫心理”科普专栏服务,为所需学生提供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党员先锋担使命       疫情发生后,学校党委面向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及时发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号召全校9300余名党员履职尽责、勇作表率,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党支部党员 潘清(及其团队)潘清团队在得知邵逸夫呼吸重症团队即将出征湖北荆门开展新冠肺炎救治,遇到一系列困难时挺身而出、主动作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呼吸机信息管理系统RespCareTM”随邵逸夫医院援鄂医疗队出现在湖北荆门第一人民医院。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科技部提出的“科研人员要勇挑重担,全力投入科技攻关任务,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的号召,结合专业特长,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抗疫一线上。国际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党员 蔡彬彬初五开始,在温州老家过年的蔡彬彬报名了水深社区的党员突击队和先锋岗志愿者,协助半封闭管理的社区进出人员和车辆登记、体温检测、宣传防疫知识、劝导聚集群众,每天志愿服务时间为下午5点到晚上10点。蔡彬彬说,“在全民抗疫时期,社区也是战场,党员就是先锋队,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校党委宣传统战联合党支部党员徐小芸疫情期间,徐小芸同志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志愿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负责工作出入小区人员管理、通行证制作、测量体温等。虽然目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徐小芸始终认为,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她说:“期盼聚首之时,笑意融融,世间美好,纷至沓来。”       学校发展规划处、政策研究室、学术期刊社联合党支部党员 伍建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重灾区武汉是伍建华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所在地,他的老师和大部分同学都在武汉,所以也很触动其本人,伍建华同志一直想着去做点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年初,他主动组织一些爱心人士购买防疫物资,并与浙一对接,过了许久却实在无法购买到安全可靠的物资,故决定直接捐赠善款。最终,他成功组织爱心人士分别捐给湖北孝感、浙江温州、安徽安庆三个地方乡镇,共计13.5万元,专用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以表达对地方抗击疫情的支持,大家携手共克时艰。近日,温州、安徽等地纷纷发出感谢信表示感谢。       环境工程学院环工本科生二党支部书记徐滔在此次新型冠病毒战“疫”中,徐滔成为了一名衢州凤林镇白沙村的党员志愿者,与地方干部共同维护乡镇进出秩序。风雨中,他坚守岗位,每天志愿服务6个小时,他认真记录,及时沟通,登记车辆逾50余辆。他说,“有国才有家,我是党员,虽然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奋战一线,但我每次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就能为疫情中的国家增添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员 李思思2月7日,是李思思作为村里卡口志愿者上岗的第一天,穿上了一件让她最骄傲的红马甲。“说好的这一次换90后来守护世界。”作为一名党员,有一种责任叫做为人民服务。李思思主动联系了村里的书记,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战“疫”当中。       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党支部党员 叶仕杰在疫情防控阶段,叶仕杰积极响应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中村乡树范村村委党支部的号召,主动请缨报名村镇疫情防控工作。从早上8:30至傍晚17:30,和村中其他志愿者一起巡查,张贴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海报,担任村里的平安巡逻员,劝散扎堆聊天人员,宣传防疫知识,提醒他人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少聚集。       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预备党员 柳云宇在了解到县里有渠道可以去当防控志愿者,许多同学积极主动报名,柳云宇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一开始时,柳云宇确实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在他和团队的耐心劝导和解释下,居民们也逐步开始认可,也越来越配合防疫工作。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如今严峻的防控情势下,有责任、有义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春天终究会来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党委组织部)

第03版:第03版

张文:科研战“疫”,与时间赛跑

摘要: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在“最吃劲的关键期”,揭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发病机制和研发特效药物是两大紧迫的核心任务。为了推动新冠肺炎临床特效药物的研发进程,我校张文教授团队正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艳玲团队合作攻关浙江省科技厅关于2019-nCoV应急科研项目。众志成城 迎难而上       新冠病毒“横行”之际,张文教授和他的团队临危受命,在战“疫”一线贡献自己的科研力量。自2014年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以来,张文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就开始研究流感和冠状病毒致病机制,以及针对病毒的靶向药物开发。  张文团队向我们生动地阐述了冠状病毒为什么会通过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感染宿主细胞以及它们如何从宿主细胞大量扩张到人体其他器官,导致疾病。  这些冠状病毒形状类似皇冠,它表面的棒状凸起物(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在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形象地来说,就是这些冠状病毒人手配有一张“门禁卡”。病毒通过降解黏膜细胞分泌的粘液,顺利到达宿主细胞表面。宿主细胞之所以能够接纳这些病毒,是因为病毒用它们的“门禁卡”打开了宿主细胞大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大量复制,为了让这些病毒的子孙后代冲出宿主细胞,具有活性,感染更多的器官,“门禁卡”就不够用了。于是病毒找到了宿主细胞内的一把“魔术剪刀”,用它剪出成千上万张能打开宿主细胞大门的“门禁卡”。张文团队想做的,就是找到使“魔术剪刀”变“钝”的利器。       张文团队早期发现,在这些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有种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TSP)),它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魔术剪刀”,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一个极佳的抗病毒药物靶点。  这六年的研究历程为此次攻关2019-nCoV应急科研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张文教授的团队增长了信心。  “目前最棘手的是新冠病毒SARS-2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还没有被完全解析,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难度值增加,影响整体进程。”张文教授说道,“但团队目前正在和另一个课题组合作,有望解决最棘手的难题。”与病毒较量 与时间赛跑       目前,团队总体成员十余人,分别来自张文教授负责的我校药学院化学生物学与药物设计实验室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吴艳玲研究员的团队。但由于病毒的高传染性,大量研究者不能及时返回,能投入操作实验的研究者严重不足,这成为本次研究的一大难题。  新冠病毒2019-nCoV(SARS-2)的研究工作要求生物安全防护三级(P3)实验室,然而达到这样安全资质的实验室数量少,加上近期科研需求量大,P3实验室的预约非常紧张。资源的紧缺要求团队更加密切的配合与更充足的实验准备。  张文教授在本次科研攻关中主要负责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设计把控实验的进程,结果分析影响着实验的准确度,并且压力随着疫情的发展与日俱增,难度可想而知。张教授每天基本在凌晨两点以后才能正式休息,但他坦言,是对科研工作的执着和热情以及为战胜疫情尽己所能的想法一直支撑着他。“虽然这种病毒的传染力较强,十分危险,但团队成员为了能够尽早结束疫情,都百分百专注地投入工作中。”每位团队成员的辛苦付出都被张文教授记在心里并为之动容。  战“疫”不仅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人手不足,硬件短缺等问题都需要张文教授和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于这场战“疫”,不容半点松懈。正是科研工作者们的默默坚守,才让这场疫情狙击战不断加速。“目前的研究是我们团队自从2014年开展针对H7N9流感及SARS冠状病毒研究的延续,现已筛选了一些小分子,很快会有新成果报道。”张文教授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研”传身教 抗“疫”不滞       张文教授和他的团队共同研发的靶向药物,主要为解决病毒因变异产生耐药、逃避药物 ‘杀伤’ 的问题,针对病毒复制所依赖宿主细胞内的关键蛋白酶设计药物分子,从而极大地避免病毒耐药现象发生。然而,张文教授的团队与病毒较量绝不是一时的,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期博弈,抗“疫”远不止于此。       “教育是病毒最好的疫苗。同学们所需要具备的除了公共卫生通识之外,还要多了解一些病毒方面的科普知识。让同学们对病毒的了解更深入,是为日后的人类生活和发展做有利的准备。”用科研反哺教学,张文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这双重身份的互动融合。  对于日后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张文教授心中有着非常清晰的想法。“对本科生,我主讲一门与这项研究相关的课程——药物化学,会和同学们在适当的章节讲述这方面知识;对研究生,我将会在seminar组会上和大家交流这方面研究知识。”  无论是平日里还是疫情来势汹汹之时,张文教授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不仅成为工大抗击疫情的最强音,更是与万千科研工作者组成国家民族坚实的科研后盾。

“逆行” 青春, 战“疫”路上有我

摘要:  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让这个假期变得格外特殊,在无情的病毒面前,人间的温情显得弥足珍贵。面对疫情,工大学子坚定地投入到抗疫的志愿者工作中,在“逆行”青春中汇聚出一个个感动的瞬间。  在空旷的街道上,建工学院的志愿者洪慧民带着口罩,臂套红标,站在村口街头执勤。当谈到志愿者的饮食问题时,洪慧民说道:“我们村是24小时执勤,我是值日班的,值班当天是大晴天,整个白天没有太多事情,中饭就是吃桶泡面,或者烤烤番薯。我觉得村里一些老长辈、老党员值夜班真的很辛苦,又冷又黑,下雨天就更可怜了。”  建工学院另一名志愿者叶雯心说:“在村口登记出入信息,偶尔会有不听从管理的人员,工作一整天也是比较辛苦的,体会到工作的不易,但跟在一线跟疫情抗战的医护人员还是没法比的,所以从心底敬佩他们。政府的管理措施还是挺到位的,居民出入都会实名登记,大家都对这次的疫情高度重视,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安排巡逻队巡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管理学院王清宇感受到了村民的配合,他说:“特别是一些老人家,这是蛮出乎意料的。起初是村干部和大学生志愿防疫,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轮班站岗,毕竟全天防疫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前期事情繁多,后期站岗挺累挺机械的,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够为防疫战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觉得挺骄傲的。”  深入到社区抗疫工作中的人文学院朱湘琦同学深切体会到了抗疫的艰难,她说:“就像精准扶贫一样,防疫工作也一样要精准防控。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大,更需要我们精确到个人,为防疫工作输入大量数据。”此外,由于父亲是一名党员,在他的影响下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而她也经历了人手不足和高负荷工作的困难,“那个时候社区志愿者很少,我们要整理一个社区里七千多个人的资料,经常要弄到很晚。”但最让她感到无力的不是群众的不配合,而是在人群中悄悄打响的心理战。因此,她还在父亲的建议下编辑微信来鼓励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也安抚着群众的心。此番经历后,她自我总结道:“从得知消息、病毒扩散、从人心惶惶到组织行动、众志成城,如何在不知期限的战斗中始终保持希望与信心、团结一致,不仅是前线医护人员的困难,也是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困难。”  留学生也加入了抗击疫情的战线中。在余杭区闲林街道良睦社区门口,一位身穿红马甲的洋面孔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他是来 自 也 门 的 小 伙Hakim,就读于我校建筑系,中文名叫哈密瓜,大家亲切地称他小哈。小 哈 从2012年来到中国学习,至今已经有七年。住在良睦社区的他,看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便立刻报名。  每天一早,小哈戴好帽子和口罩,跟着社区各工作人员给进出小区的人员登记信息、测量体温。由于他对中文、英文和阿拉伯语的掌握,很少出现沟通上的问题,因而他的志愿者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良睦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素文对他赞不绝口:“这个小区靠近小和山高教园区,租住的留学生比较多。小哈很热心,平时经常帮物业和社区做留学生租客的入户宣传工作。”面对严峻的疫情,哈密瓜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我爱中国,所以我没回去,对于这个疫情,我根本不害怕,我在这边给你们加油,中国加油!”站在小区门口,哈密瓜拿着“战胜疫情”的标语,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中国的信心。通过志愿服务,不少志愿者感觉到了内心的成长。洪慧民说:“我们村年轻人不是很多,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我觉得这次抗疫自己算是尽了一份力,为村里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还是挺自豪的。”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候,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忙碌在全国的各个地方,他们尽自己所能,帮助政府稳定疫情,服务社区百姓。或许这只是星星之火,但定会有燎原之势。“在这场抗疫工作中,处处是一线,处处是战场,每一位曾为之努力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与感谢。只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更快呼吸到户外新鲜的空气。”人文学院志愿者朱湘琦说。

第04版:第04版

战 “疫” 中的逆行者

摘要: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逆行者”一词火了。“逆行者”不再只是消防英雄的专属标签,也一度成为白衣天使的代名词。伟岸的背影,胜利的曙光,身披白色战袍,勇敢向前奔跑,勾勒出一幅幅“逆行者”画面;满脸沟壑,和衣而眠,先人后己,共同筑起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防线。静好的岁月被打破,一幕幕离别在万家团聚、灯火可亲的新春佳节里频频上演。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注定有人负重前行。  年过八旬,仍奔赴战疫一线,钟南山院士是逆行者。有人曾言:“谁都有个家,钟院士心中有个 ‘大家’。”这位医者昔日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战胜非典,今日再次临危受命、披荆斩棘抗击新冠病毒。他率先确定“新冠病毒人传人”,自此全国上下拉响警报,全部隔离在家,这也被网友调侃为“钟南山说动才能动!”“敢说真话”的标签使其成为医疗工作者的榜样人物。他的一举一动成了新冠疫情发展的风向标,他的每一句发言都能占据各大媒体醒目的版面。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正是钟院士的坚守,才幻化成疫情肆虐中全国人民内心的安全感与宽慰感。  率先对外拉响疫情警报,最终不幸感染病毒而殒命,眼科医生李文亮是逆行者。染病期间,他曾说:“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危难时刻,国家与人民的需要使其尽显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其逝世时,众人一致发出“为众人抱薪者,已冻毙于风雪”的哀叹与惋惜。然而,相较于疫情“吹哨人”,我更倾向于称之为“逆行者”。“吹哨人”这一称呼仍然存在争议,但最美“逆行者”这一称号,李文亮却当之无愧。最初他在同学群里传播疫情消息的行为举动,或许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人性未泯的善意,促成不经意间的一次信息传递;亦或者是医者的职业品性,习惯性地拉响预警,使身边的人提高警惕。事实上,李文亮医生是万千医疗工作者的群像,是亿亿万万民众中的你和我,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现代化治理体系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与短板,这或许更能促进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完善。“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李文亮留下了这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它将深深地镌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他是平凡的你我,亦是伟大的逆行者。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点点星光,辉映苍穹。钟南山院士是逆行者先锋,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李文亮等医疗工作者更是逆行者的中坚力量。防护服里包裹着的是一颗颗柔软的心,是赤忱如火的内在。万方支援突破生命的围城,未来可期。也许平铺直叙的文字难以表达对逆行者的致敬,但最后仍要道一句:“谢谢你,逆行者们!”

灯火

摘要:  寒风中,我驻足,回望那方灼灼灯火。一个帐篷中的灯光不够明亮,但足够抚慰这座山城中的千万家灯火。  我是在上元节被安排到这个卡口的。  那天,我裹紧了身上的大衣,穿上已经有些褪色的志愿者服,来到社区的卡口。那里人流量最多,防控也颇为严密,路口排查和体温检测的工作更是繁重。我无暇多想,拿着体温计就向排查点走去。  过了早高峰,排查口的人流变得稀少,我瞥到了身旁一起工作的阿姨。她似有察觉,偏过头来,对我点点头。疫情防控期间,这是最好的打招呼方式。虽然戴着口罩,我仍能感受到她在对我微笑,眼睛在微笑中眯成了一条柔和的线,能想象到口罩后上扬的嘴角和浑圆的酒窝。  她一定是个温柔的人,我想。我回到了帐篷里,想趁着闲暇一点的时间检查一下之前的登记。这时候路口处却起了争执,三两个人围着她,她有些娇小的身躯被隐匿在人群里,只能通过志愿者服的一点红辨认出她的身影。  我赶忙走去,几个围着她的中年人神色严肃,辩驳的声音中满是愤怒。他们不肯说明自己是从何处来,只坚持既然体温正常,就应该有自由进出社区的权利。特殊时期,这种情况足够引起她的怀疑,她连声追问,才知道他们从周边的乡镇回乡,风尘仆仆,只想在元宵节和家人吃个团圆饭。他们看她温柔,先是恳请她网开一面,见她语气强硬,立马转变方式,呵斥的语调里甚至带些威逼的态度。  她看着娇小,与他们相比自然分出了强弱。但即便是仰着头面对他们,她的语气仍未见惊慌。  她说,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命令,你们应该自觉登记,接受居家隔离。  她说,不是我不愿意让你们进社区,疫情在前,我辈遵守规定就是拯救生民。  她说,万里归迟总念乡,我体谅你们的心情,但你们的配合却是护家乡平安的最好方式。她的话,字字恳切,句句真诚,灾难当前,平安本是县城中人人共护的平安。  几个中年人失了声,明明是亲密的老乡,气氛却剑拔弩张。社区的负责人刚刚赶到,强制带他们离开。她从人群中走出来,仍旧是向我轻轻一点头。进了帐篷,她趴在桌子上,愣愣的,不说话。我不知该如何抚慰,只能给她倒一杯水。  我们都是家乡的子民,流动性小的县城,来往皆是乡里乡亲。危难时刻,迎难而上并不恐惧,面对病毒也无需犹疑,只期望这日日的艰辛和坚守,能够消弭身边人的恐慌、怀疑和忧惧,不求理解包容,只希望自己守护的人能多些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此刻,一杯热水,盛放不了累积的委屈。  帐篷里的灯亮起来了,只零星的一盏,与社区的灯火天生带着隔离的意味。我懂她,却不得不承认言语的无力。社区的灯火中藏着孩子们的笑,换班的人也赶了过来。她抬起头,连忙催促我该回去过节了,到了晚饭的时间,不能让家人等得着急。我问她是否回家过节,她摇摇头,说丈夫正在医院工作,除夕夜也只是远远看了一眼,想给他送些什么,却都被拒绝了。她的语气带些埋怨,目光却很柔和。  灯火的光晕里,照出她的剪影。她真美,我想。赶忙回了家,想着刚出锅的元宵,定要给仍在值夜的他们送上几碗。拿着保温盒到了帐篷前,却发现她身前多了各色的小食,林林总总,堆满了桌子。她见我来,连忙招呼,见我疑惑,笑着说:“都是社区里的人特地送来的,说是感谢我们,怎么都拒绝不了。”说话间,又有一位阿婆走来,送来了自己家的小食,祝我们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桌上摆满的小食,特意选了真空的包装,盛放的,尽是温暖。她的脸上早已不见苦闷,欢喜感动都放在心里。一切的一切,大伙儿其实都看得见,更懂得感激。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个“众”字,一个“共”字,总是令人感动至泪流。无论何时,无论何处,社区卡口帐篷的灯永远不只是零星的一盏,社区卡口中的人永远不只是孤零零的一个,小城的冬天,也能温暖如春。  我想,她会坚持下去,这座小城也会。帐篷的光源后面,是永不熄灭的灯火。

一身尘土,众觅光明

摘要: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众惶恐,举国防,万巷空寂,幸,医无私,警无畏,能者竭力,万民同心。—— 题记       急匆匆地放下碗筷,随便擦拭下嘴角,快速披上厚厚的外套,唯一多花点时间的是小心仔细地戴好口罩,接过妈妈递来的保暖帽。这,就是爸爸最近每天傍晚的常态。  这段时间,作为党员的爸爸,每天都要去社区里志愿执勤。时间被分为早中晚三段,每个时间段有两三位志愿者一起执勤,给来往车辆里的乘客测量体温,并提醒和劝说他们减少外出,确保进入社区的人员体温正常。执勤点大多设置在路边的社区进入口,春节阶段的气温还未回升,棚子是临时支起的,春寒料峭,冷风飕飕地穿过。棚子里也就摆了一张桌子和几条板凳,大伙买了点饼干和方便面供充饥。爸爸说他在志愿者里年纪不算大,身体算强健,就主动申请了晚上的执勤时间段。  晚上需要执勤四个小时,从傍晚六点到晚上十点。爸爸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严谨的人,六点开始执勤,执勤点离家不到十分钟的走路时间,但爸爸每天五点半就出门了。他说一是怕迟到,二是觉得早点去,下午那班执勤的人也能早点吃上晚饭。而等到爸爸回家时,夜已深,他也饥肠辘辘了,妈妈就给他做夜宵吃。我就听听爸爸今天执勤时遇到的人和事,顺便蹭几口他的夜宵。执勤点的人有熟识的,也有不曾谋面的,但以防万一,大家多数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避免交谈。有车辆经过时,便主动拿额温枪给乘客测体温,闲着的时候,便自己找事情做,有玩手机的,有看看书的,有原地运动的。爸爸给我看了他们用无人机俯拍的照片。从照片里看,这样的红棚子有很多,分布在各个关卡。从高处向下看,虽然路上车辆和行人少,但是家家灯火通明,因而不让人觉得冷清,反倒萌生出一丝暖意。  这个春节,注定与过往的春节不同,少了年味,少了热热闹闹的走亲访友,却增添了温暖的守候与温柔的坚持。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坚持着,治疗病人;相关的科研人员在坚持着,研究治疗方案;像爸爸这样的志愿者在坚持着,严格控管;像妈妈和我这样的普通居家的人,也在坚持着,关注疫情,在背后支持爸爸的志愿行动。  兰迪 ·波许在 《最后的演讲》 中有这样一句话—— —阻碍我们前进的砖墙,不会无缘无故挡在我们前面。这砖墙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我们排除在外,而是要让我们有机会证明自己多么想要一件东西。疫情突发,各户隔离,隔离距离却不隔离情意,隔离病毒却不隔离温暖。天再冷,夜再深,也有人一直在坚持着,等待着。疫情笼罩下,我不知道何时是拐点,何时能迎来春暖花开的好消息。我期待着一切恢复正常,期待着希望与光明,期待着我们能摘下口罩,自由地去见我们想见的人,做我们想做的事。  夜朦胧。迷雾般的夜景里,我却不觉彷徨,我总觉得黑夜里有一双双闪亮的眼睛,有一个个坚持的身影,在协力寻找光明的方向。也许我们暂时不知道曙光从何处乍现,在何时闪亮,但我知道它一定会如约而至。信念是有温度的,也是最有力量的,因为在一身尘土的时光里,我们仍抱有最温柔的坚持。

爱的弯度

摘要:  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以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蔓延开来,这种新型肺炎的爆发,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甚至连空气中都充斥着无边无形的恐惧。这也让人们了解到,生活从来就不会如同白开水一般波澜不惊且平淡无奇,某个角度来说它更像是一杯苦咖啡,人间百味尽在其中。  如果再确切点来说,它更像是一部无声的电影,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在跌岩起伏的情节里,有坎坷也有惊喜,而到最后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也好,快乐也罢,终将会成为过往,也将会是我们一生中宝贵的积淀。生活本就是这般的百滋百味,所以我们无需害怕前行道路上未知的黑暗和荆棘,也无需沉浸于阳光明媚下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只需要坚强无畏地走下去。  而在这场对抗肺炎的战“疫”中,也有许多人选择坚强无畏地面对生活。这次的新型肺炎就如同一个恶魔,疯狂地吞噬着许多人的生命。但世间万物皆有情,总有那么一群“逆行者”为了抗击疫情,付出了心血和精力甚至是生命。全国人民在疫情肆意横行的背景下,有过惊慌失措,有过惶恐不安,但更多的是大家一起怀有一颗共同抗击疫情的心。捐献自家种植的蔬菜,自愿加入抗击疫情工作……虽然他们都是平凡人,但他们却做着不平凡的事。  外婆家附近有一个几十亩的白菜地,一眼望过去全是绿油油的一片,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菜地老板是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但随着疫情的爆发,我突然间发觉原来他是那样地不平凡。新型肺炎的侵袭打破了乡下特有的娴静,一辆辆大车缓缓驶入,村民们带着好奇和不解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后来村主任的解释才让我明白,原来是菜地老板要捐赠这些白菜,而这些车是从武汉来的爱心车。村主任也希望大家帮忙去地里砍白菜,短时间内,男女老少都闻讯而来。我依稀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好,太阳一早就挂上了枝头,但比太阳更温暖的,是菜地里大家弯着腰,齐心协力地砍白菜的景象。白天的时间飞速流逝,但所砍的白菜依旧不够,所以到了晚上大家仍然还在菜地里忙活。夜晚的到来,带来的是气温的下降、露水的凝结,这样糟糕的情况对于一整天都在菜地里弯腰砍菜的人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我看到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砍白菜累得直不起腰,也看到一些年轻人在互相为对方捶腰捏背,更有一些小孩子弯着腰去抱一颗颗砍好的白菜,再跑向货车里装车的男人。劳作虽艰辛,但是大家都没有轻言放弃。  他们的弯腰彰显的是疲倦背后的奉献和爱,世界很大,幸福却很小,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奉献一己之力。疫情面前,所有的奢华都会回归平淡,家人平安喜乐就是最大的幸福、最贵的财富。疾病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敬畏生命,珍惜现在,爱你所爱,愿所有的不幸烟消云散……其实对待无常的最好方式,就是过好每一个日常,保持好心情,增强免疫力!待万物复苏之日,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去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

人间有味是清欢

摘要:  2020年2月15日的凌晨,伴随着烟花的爆炸声,躺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一亮,短信上写着:“叮,欢迎来到小学作文里的未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2020年的除夕,我回到爷爷家团圆。吃年夜饭前是要去上坟的,地方并不太远,只是雨后地面有些湿滑。父亲在前面拎着盛有鲫鱼和猪肉的木篮子开路,我在中间撑伞走着,爷爷断后。偶有难走的小路,爷爷便稳稳地伸出手扶我一把。  小山坡上都是橘子树,父亲拔去坟头旺盛的野草,神情温和。上香时,我听见爷爷每年都要说的“保佑小朋友学业有成”,以及十分自然的“吃好喝好”。太公老太能否听见我暂且不知,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传统让我们敬畏祖先,于我而言,大概没有人会觉得有人惦记着是一件坏事。  祭祀好回家的路上,我和爷爷在后头聊着天,聊学习,聊就业,也谈肺炎,谈未来。回家之后我听他炫耀在优酷上可以搜到他唱戏的视频,在他小孩子般的催促下找到视频开始听,婺剧我是听不懂的,爷爷大病之后也很少唱戏了,我便陪着他听我听不懂的 《闹花台》 和 《龙虎斗》 ——我听个动静,爷爷摇头晃脑看着好不自在。  门外是久久不曾断下的烟花“呲啦啦”的声响,门内则是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山高水长,一定再见       二月份的某个深夜,我刷着手机,突然空间开始弹出一条接一条的消息提示,我点进去一看,发现是相识多年的朋友,文中便用莱拉来称,在翻阅我的空间,从2014年一直翻到2019年。莱拉同学把我多年来发过的或中二或无聊或随意的动态一条条耐心地点赞评论,顺便带我回忆了一番初中时代。  第二天晚上十点过,我收到了来自莱拉的邀请,这是她的一个灵感—— —在她的公众号上做一个关于回忆初中的“纯真年代”系列。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参与活动的八个人配合着完成了问卷与互动,拼拼凑凑地似乎对那三年有了更多的感觉,公众号也开始陆续推出推送。  每场青春都有一个假想敌,而当这段岁月过去,或许是记忆的美化功能,印象里的每个人都变得万分可爱。  “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多年后我们再聚首,宇宙都温柔。我最美好的岁月都与你有关       与有有夜谈,看到时间是晚上十一点二十六,我心血来潮说,“等着,再过四分钟我便可以发一段应景的文案了!”  “我等着喔。”然而聊着聊着便忘了此事,回神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一点半了,我好不丧气地和她说我只好更改成不那么有感觉的文案——“现在刚好十一点三十四,在明天到来之前,我还有二十六分钟的时间可以用来想你。”然后带了些许委屈地问她三十四怎么能用刚好啊。  对方显示正在输入中,然后在十一点三十五的时候发来“二十五分钟后,轮到我想你了”。我的心中便再无一丝负能量。  年少时若要问我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有有是和我相识时间最长,也是关系最好的。如何形容呢,我觉得Gnomeshgh便很恰当,“某人愿意在第一时间与你分享有趣的事”,这足以让你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刷知乎时看到一句话,我发给有有一条消息——“‘我最美好的岁月都与你有关’,这句话可以用在你身上噢。”  很快,对方就回了一句“同样适用于你。”  嘻嘻。这个寒假并不平常,肺炎攥着人们的心,今天是2月17日,足不出户的第24天。网络上乱糟糟一片,半真半假的说辞引得人们心慌。然而现实生活中,一批批医生奔赴武汉,即便是在异国他乡,也有华裔在不声不响地寄回一箱又一箱的口罩。“宇宙山河浪漫,人间点滴温暖都值得我前进”,2019年的人们感慨这一年多糟糕,祈祷2020会更好,然后肺炎给他们当头一棒。可即使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依然有那么多快乐的事情——你要储蓄你的可爱,眷顾你的善良,变得勇敢,这世界不坏,你也能越来越好。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680次访问,全刊已有619184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