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摘要:“离得再远,心在身边”       受疫情的影响,全国高校发出了延迟开学的通知,开学日期更是一推再推,大多数学生“宅”在家里。为了预防学生引发不良情绪,我校推出了一系列心理支持服务举措。  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教科学院心理系推出了“离得再远,心在身边”的心理支持服务,学校推出“疫情宅家心态自检自助工具”,供大家自测心理状态;在心手相连公众号上开设“防疫心理”专栏,推送心理科普系列短文,提供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方法;开通热线电话和解忧杂货店邮件提供心理辅导。“尽管热线服务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不能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承担防疫期间心理热线服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表示,“我们通过共情、陪伴,挖掘来电者的积极资源,寻找并澄清所存在的一些混淆性问题,促进对问题的解决。”“解忧杂货店”邮件辅导是校心理委员联合会的一个品牌项目,队伍共有10人,主要由心理学专业学生组成。他们在心理中心老师的督导下,对来信同学的困惑进行细致的解答,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校心联副会长叶莹莹说:“共情技术在回信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比较好,这是一个不断练习、成长的过程。我们的回信中可能会根据个人情况给到一些建议,不过部门非常慎重,更多以宽慰为主。来信提供更多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而具体地去解答。”骨干成员心理18级的朱建也表示:“解忧杂货店的工作安排是按照年级来分工的,一般低年级的同学不参与具体的回复,像我主要就负责邮件管理、审阅以及情况反馈这些方面,学长学姐们一般需要学过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案例辅导等课程后才能够参与具体的回信工作,以保证回信质量。”他们认真地对待每一封来信,针对来信的问题,寻找主要诉求,对来信者的感受做到倾听、共情,帮助求助者分析他们痛苦的根本原因。心理中心的老师告诉我们:“开通热线就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为各位同学提供情绪疏导或者心理支持。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学校针对此次疫情开设的心理热线,而且不光是我们学校,相信很多高校很多老师在这个方面都是一个新的尝试。”  同时,记者在学生群体中做了疫情期间开展心理辅导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6%的学生知道心理支持热线和解忧杂货店邮件心理辅导,其中86%的学生非常认同其疏导心理困惑的功能,也有一些同学表示通过这两种途径成功化解了自己的困惑和焦虑。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提出了新的想法。来自教科学院同学提到:“我认为除了心理咨询辅导这种比较硬核的方式外,可以考虑用比较优质清新的短片或者短文的形式让咨询人更容易去接受。”健行学院的同学建议学校各公众号可以推荐一些解压的小点子,另一位人文学院的同学则建议开展更加广泛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工作。  与此同时,各学院也推出了各自的心理辅导活动,如健行学院有班级进行了线上电话;教科学院组织问卷调查、语音电话、线上班会、公众号发表心理科普的推送等方式,还向同学们推荐了校心理健康中心推荐的CCBT自助训练项目以供大家进行心理自助练习;经济学院则有视频、老师打电话、小测试等线上辅导;人文学院除了一些基本的线上辅导,也通过公众号,用优美的文字写下了一篇篇治愈系美文。  在这一特殊时期,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家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态,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艺起抗“疫”,加油武汉      近日,设计与建筑学院发出了以“防控阻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创作征集令,号召全体师生以设计的力量助力防控战“疫”,一同抗击疫情。征集令发出后,师生们纷纷响应号召,精心绘制图片并设计海报作品,赞美抗疫一线人员。他们用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呼唤大家重视疫情防控工作。  此次活动一共展示了24件创意作品,包含了海报、绘画、剪纸、书法等多种形式。其中公艺1802班吴限同学设计的 《中国战疫》 创意海报,将近百张在防疫前线的工作人员的照片汇集起来,组成了一张“国士”钟南山院士的肖像。吴限在谈到创作初心时表示:“在最近的疫情攻坚战中,既需要专家,也需要其他一线人员,而钟南山院士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我就以他为重点,并收集了大量一线人员的照片拼接在一起。做这个海报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用自己极小的力量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设计与建筑学院教师陈炜响应市文联、杭州市美协的号召,创作了多幅抗疫作品,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用自己的画笔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之江学院设计学院党员加油站联合设计学院学生会,以“漫说疫情,艺起抗疫”为主题面向全院开展漫画与海报征集活动,用简单的工具,在这场战疫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海报作品 《黎明前的黑暗》 描绘出医护人员化身天使,尽力从病毒的威胁之下托举起患者的身躯,拥抱着感染者脆弱的生命。作者工设1802班的朱海燕同学颇有感触:“这本该是家人团圆,阖家幸福的新的一年,却被武汉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扰乱。尤其是医护人员,一直奋斗在前线。医者仁心,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拼尽全力和病毒抢人罢了。”还有创作者通过海报表达出自己对这场特殊“战役”必胜的决心,产品1601李珏玲就表示:“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赢得这场全民战役!”       人文学院也积极响应抗“疫”号召,组织策划了“战‘疫’ · 人文学子在行动”特别栏目,致敬最美逆行者。其中,三张主要海报均由2018级广告专业学生张恺纯设计制作。虽然,创作时间较短,但张恺纯力求完美,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力量感。在创作过程中,张恺纯也看了很多别的学院、别的学校针对疫情而创作的作品,搜集了大量素材,最终确定设计风格。张恺纯表示:“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次尝试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完成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致敬逆行、助力抗疫,表现出我们的态度,这是我所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内容。”张恺纯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设计创意海报,将自己对武汉、对处于危难中的人们的鼓励展现在设计艺术中。  许多师生们,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武器,凭自己对同胞们最真挚的关心构筑精神堡垒,用萤火之光汇聚照亮中国前方的光芒。在这场战“疫”中,工大学子和这些创作者一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朱海燕《黎明前的黑暗》吴限《中国战役》张恺纯 《逆行者》陈炜创作《离得再远,心在身边》宣传海报《解忧杂货店》宣传海报待到山花烂漫,我们凯歌迎春       近日,由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和杭州文广集团联合主办,浙江工业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杭州市朗诵协会、FM89杭州之声共同承办的公益接力诵读活动——“战 ‘疫’:声音的力量”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涌现出一批战 ‘疫’ 朗诵作品,用声音的力量“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此次公益接力诵读活动开始于1月下旬,由我校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总策划,我校播音系主任彭远方总导演,邀请了葛兰、陈醇和关山三位耄耋之年的播音前辈,也有方明、虹云、敬一丹等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有从中央到地方的播音主持界专家。此次“声援战役”活动先后被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全国学习平台以及“华语之声”专辑收录。人文学院丛雯洁负责推送编辑工作,她收获的不只是业务能力的提升,还有名家前辈们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虽然每一个作品风格不一,但都是那么的打动人心,有时候听着听着眼眶就湿润了。每个人都在努力克服特殊时期的困难,没有专业设备,就用手机录音,最终完成了十几首至情至性的朗朗战“疫”之声。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用他们独特的声音和饱满的情绪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加油助力!”  2月2日彭老师在“和sheng”公众号上发出第一篇朗诵作品 《致逆行者阿弟》,公益接力诵读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目前,师生发出的朗诵作品已超过50篇,还有很多音频正在加急审核之中。彭老师事无巨细,从策划、选取作品,到与专家老师约稿、收集资料,再到听评作品、安排配乐、指导学生朗诵等,工作量非常之大,经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很多同学表示:“彭老师在此次活动中扮演着超人一样的角色。”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的老师李颖也积极参与到这次特殊的活动之中,录制由李兆程同学改编的战“疫”版 《我是如此相信》 和统战部调研员陈顺才创作的 《向你致敬,李兰娟》,用声音支援一线医护人员,期待着“等到春回大地时,再一起并肩而行。”  特殊时期,唯有爱与责任才是真正支撑着大家继续前行、不断创作的原动力。有些看似短短几分钟的作品,很可能需要制作者花上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的琢磨和修改。活动主要负责人丛雯洁几乎每天在讨论选稿、细听作品、给出意见、安排推送,她表示:“每一条音频我们都力争做到完美,任何的字音错误都不能有,有就不能用。停顿、转折、情感、节奏,每一个环节都要一点一点去扣,有的同学录到嗓子喑哑,甚至有的时候大家录着录着就崩溃了。”但每个参与进来的同学都怀着满腔的赤诚,一遍一遍重复、一点一点进步,直到最终完成。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的张晗曦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曾面临困境“几分钟的稿件我前前后后改了五版,这之中离不开学长学姐的耐心帮助和彭老师的细心指导,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文章中那种崇敬混合着感动和祝福的情绪并将它们表现出来。”  丛雯洁谈到创作 《妈妈我要上战场》 这篇作品时回忆道:“当我看到一天天上升的数字,看到各地前去支援的医疗队、军队,看到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姐姐,减去长发,脸上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印痕......特别心疼。”每个创作者心中都有自己的情感,将情感诉诸声音并传达一线是他们的希望。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的蔡云龙在创作 《请将我的每一滴热血,都煎熬成一支疫苗》 时表示感受到了疫情的氛围:“不光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来回奔波的外卖小哥、工作量翻倍的快递员、每天接触高传染风险垃圾的环卫工人、小区门口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这场 ‘战疫’ 是全民性的,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能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病毒。”  机械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李哮琳也深信“声音是有力量的”创作了一首铿锵有力的群众歌曲 《最强中国人》,在歌词创作上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三度”的要求,“亮度,就是歌词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夸,句句实说;高度,要给人以鼓舞,唱出人格,唱出国格;深度,歌曲流畅着爱国情怀。好听,好唱,唱出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唱出对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共产党员深切的敬意,唱出对中国老百姓至高的敬畏。”  工大师生坚持用声音传递力量,为患者送上最暖心的祝福,为前线医务人员、一线志愿者以及无数并肩作战的逆行者们加油鼓劲。颂出希望,唱出爱与责任。通过声音跨越时空,将工大师生最深情的期盼送达前线。“待到山花烂漫/我们凯歌迎春”,这是 《最强中国人》 的尾声,也是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必胜之声。(西湖诗会特别策划)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3284次访问,全刊已有6190788次访问